饭团看书->言情->民国之文豪->章节

158、新书《丝乡》

热门推荐: 每日秒杀:我对钱不感兴趣 跨界刑警 我真不是富家子弟啊 从东京开始当女神 荒野直播间 我在末世当司机 我本初唐 异侦实录 去地府做大佬 我家系统与众不同

夏天天热,江浙沪一带的菜蔬挺少的, 反倒是天冷了一些之后, 各种各样的蔬菜越来越多。

这时节, 青菜就是极其便宜的,自己去乡下买的话, 随便给几个铜元, 农户就愿意把地里的菜全卖了。

豆腐也同样便宜。这边的农村,但凡有地的, 家家户户都会种黄豆。

黄豆还青的时候,可以连着豆荚一起煮来吃, 等黄豆老了, 则可以拿来换豆腐。

若是用水泡软了, 加点肉摊上最便宜的猪皮碎猪肉之类煮上一大锅, 全家还能高高兴兴开一次荤, 吃个肚皮滚圆。

家家都种黄豆,黄豆的价格自然上不去,再加上一把黄豆能做很多豆腐, 豆腐的价格也就不贵。

但猪油和猪肝就不便宜了, 不过这两样,在菜里放的并不多,这么加一点,完全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

穆琼一直觉得营养很重要,朱婉婉受他的影响,也很重视这些, 以至于孩子们吃得挺好的。

郑维新带来的那些同学见到这一幕,挺吃惊的:“这孤儿院里的孩子,吃的真好。”

“这里看着也干净。”

“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

……

眼前的这个孤儿院,比穆琼在《流浪记》里写的孤儿院好太多了。

当然,他们都是有钱人,倒是并不嫉妒,只是有些感慨,然后就好奇地看着这些孩子。

跟郑维新来的学生,有好些是学医的,其中一个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给自己盛了满满一大碗饭吃,忍不住问:“小朋友,你怎么盛了这么多饭?吃的完吗?”这么小的孩子吃这么多,怕是要把肚子撑坏!

那个孩子抱住比他脑袋大上很多的碗,戒备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就埋头吃了起来,最后竟是将成年人都不见得能吃完的饭吃了个干干净净。

郑维新和他带来的人,看地目瞪口呆。

洪婶和戚秀芬已经分完了菜,她们同样盛了饭菜,坐到孩子们中间吃起来。

她们吃得是跟孩子们一样的,就是菜和饭没放在一个碗里,分开盛了。

刚才担心那个孩子吃不完的大学生跑过去,就对洪婶道:“阿姨,有些孩子吃太多了,他们的身体会受不住的。”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洪婶道,“一般吃很多的,都是刚来的孩子,他们饿怕了,就拼命往自己的肚子里塞吃的,不过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郑维新等人都愣了,也是到了这时候,他们才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孩子是孤儿。

洪婶说完,又吃起来,而这个时候,那些孩子已经去井边打水,开始洗自己的碗筷了。

他们洗完,年纪小的去午睡,年纪大的就聚在一起读书。

他们读的是一年级的课本,一边读,一边自己认上面的字,还用木棍在地上写,一个个认真极了。

郑维新等人看到这情况,心情都莫名地变好了。

他们相信,豆豆如果是真实存在的,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郑维新等人家里都是很有钱的,他们走之前,都捐了一些钱。

不过捐的更多的,还是那些被记者带来的妇人。

那些记者,都是以前来过孤儿院,想要采访孤儿院的,当时朱婉婉让他们不要将孤儿院的情况报道出去,他们都同意了,但一直记得这个地方。

如今《流浪记》完结,有人跟他们打听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孤儿院,他们就把人带来了。

他们带来的,大多都是上海的贵妇人。

这些人基本都识字,平常能做的事情又不多,闲着没事就喜欢看看小说。楼玉宇的小说,她们大多从《留学》开始看,到如今已经追着看了一年,都是楼玉宇的书迷,也都在看了《流浪记》之后想为那些孤儿做点什么。

得知楼玉宇写的孤儿院真实存在,现在又看到孤儿院这么好,她们都很高兴。

“孤儿院的负责人是谁?我们能见见吗?”看过孩子们吃饭读书之后,她们中就有人问道。

朱婉婉就在这边,当然是能见的,记者很快就把她们带到了朱婉婉面前。

朱婉婉这一年变化很大,不仅气质变好了,因为用心保养的缘故,皮肤也变好了。

她生孩子早,本就还没到三十五,现在用心一打扮,就算说她只有三十岁也是可以的。她又天天看书,整日跟一些读书人相处,气质也好了很多,再加上还有孤儿院院长这么个身份……

这些贵妇人,没有哪个会看低她。

而她自己,也努力展现着自己最好的一面。

双方相谈甚欢,这些贵夫人还跟郑维新他们一样,给孤儿院捐了钱。

朱婉婉将她们捐献的数目一一记下,还把以前的账目拿来给她们看,表示孤儿院的账目,都是公开的,她们随时可以过来查账。

近几年,用各种名目让人捐款的事情挺多的,很多人捐了钱之后,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捐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现在朱婉婉这么实诚,她们对朱婉婉,对这个孤儿院的印象就更好了。

同时,还有人注意到办公室里有个书架,上面摆了很多书,其中就有楼玉宇的:“朱院长也看楼玉宇先生的书?”

放以前,朱婉婉这个时候是不好意思说穆琼是她儿子的,只会应了。

但现在……想到傅蕴安的父母应该都很厉害,自己应当多跟厉害的人相处,发展自己的人脉……朱婉婉笑道:“楼玉宇是我的儿子。”

“楼玉宇先生竟然是你的儿子?”

“朱院长你这么年轻,竟然有那么大的孩子了?”

“朱院长,能让我们见见楼玉宇先生吗?”

“明天就要开始刊登楼玉宇先生的新书了,朱院长能跟我们说说新书是什么吗?”

……

这些人在得知朱婉婉是楼玉宇的母亲之后,全都围在朱婉婉身边打听起来。

朱婉婉笑着跟她们说起来。

一天下来,朱婉婉认识了不少人,同时,上海的上层圈子里,也有很多人知道了朱婉婉。

朱婉婉凭借着这件事,阴差阳错之下,倒是进入了某个她原本很难进去的圈子。

同时,这个孤儿院的存在,也被上海的上层人士所知晓。

上海这边的有钱人很多,愿意捐款的人也很多,在《流浪记》完结,孤儿院的存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之后,朱婉婉陆陆续续收到了很多捐款,那捐款的数目,甚至已经可以让孤儿院开销好几年了!

这些人眼睛眨也不眨,就能捐出几十几百元,这一切也增长了朱婉婉的见识,见识过这些,她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见到几十个银元,就一惊一乍了。

那些贵妇人都很尊重她,这份尊重,还让她越来越自信。

可以说,事业的成功,让朱婉婉的变化更大了。

当然,那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现在的话……

在《流浪记》完结后,大众报登出了穆琼的新书《丝乡》。

《丝乡》的男主角名叫朱绸,出生于丝绸世家,他们家雇了很多人,他们收蚕茧、缫丝、织出丝绸……只要是跟丝绸沾边的,什么都做。

朱绸自幼锦衣玉食,长大后,先去了在当时不被人认可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又一狠心,花五十元钱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来到日本。

他在日本,注意到日本的丝绸产业,竟然已经发展地比他的国家更好,大惊失色。最后花了很多功夫,学来了国外的技术,又从国外买了很多机器回家。

他希望自己家中,能生产出比日本人生产的丝绸更好的丝绸来。

他让蚕农饲养他带回来的蚕种,购买手拉提花织机开办稠厂,买来国外的染料,甚至和政府方面商量,办了培训班教导别人怎么养蚕。

对他家乡的人来说,他是一个改革者。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背景,故事其实是从他不顾别人的反对进行改革一年后开始写的。

又到了一年一度收蚕茧的日子,朱绸穿着方便干活的棉布短打站在码头上,检查送来的蚕茧。

本地的土茧用他从日本买来的手拉提花织机来织绸缎容易断,因此他之前特地买了好的蚕种,免费分给附近的蚕农,结果那些蚕农怕养了他的蚕血本无归,怕自己不会养,竟是扔了他给的蚕种,照旧养他们以前养的蚕。

朱绸被这情况气到了,他觉得这些蚕农不可理喻,决定不收这些蚕农送来的蚕茧,与此同时,他的家中,因为他坚持要开工厂的缘故,反对声也此起彼伏。他的亲人,觉得他是在胡乱折腾,认为他这样折腾下去,会把朱家的百年基业毁了。

卖不掉茧子的愤怒的蚕农、朱家反对朱绸的人,还有朱绸这边的人,三方人马在码头上争斗起来,最后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扁担,竟然正好打在朱绸的头上,把朱绸打下了水……

场面非常混乱,等众人回过神来下水去找,竟然找不到朱绸了。

大众报上第一次刊登的三千字,到这里戛然而止。

但就是这么一个开头,却已经让众人好奇起后来的情节来了。

后面的情节,现在就只有穆琼知道。

接下来,朱绸会被一个养蚕为生的少女从水里救起,然后……他失忆了。

失忆梗在现代都被写烂了,但在这个时候,着实新鲜的很,尤其是……这个救了朱绸的少女,最讨厌的人就是朱家的大少爷朱绸。

不过她并不认识朱绸,失忆的朱绸也不知道自己就是朱绸。

朱绸在少女的照顾下养好伤,知道了很多朱家大少爷做过的恶事,比如强抢民女,逼着别人低价卖茧子之类。

他跟这个女孩子同仇敌忾,天天骂朱绸,同时开始了自己在底层的生活。

他以前专门在日本跟日本的蚕农学过养蚕,虽然失忆了,但依旧知道不少关于养蚕的知识。他落水之时正在收蚕茧,穿的又不好,因而将他救起的少女小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专门帮人养蚕的人。

当然了,小桑会这么觉得,主要也是因为,朱家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找朱绸,甚至都没往外说朱绸失踪的事情。

小桑见他可怜,就收他做了家里的长工。

此时春蚕已经结茧,但紧跟着就是夏秋蚕,朱绸跟着小桑开始养蚕,在夏秋蚕开始生病的时候,帮着小桑避免了他们家的蚕生病,慢慢的,还跟小桑发展出感情来。

同时,他也一直讨厌着那个不收他们的茧子的朱家大少爷。

小桑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全靠她操持,她为人很是泼辣,带着自己的母亲,死死守着父亲留下的家业,不许自己的叔伯染指。

她也喜欢上了朱绸,就想招赘了朱绸,生个孩子。这样她家以后,也就后继有人了。

然而,小桑的叔叔早就视小桑父亲留下的田地为囊中之物,只等着小桑嫁出去,就要来抢夺,要是小桑不出嫁,则打算把孙子过继一个给小桑……现在小桑要招赘,这一切弄乱了他的计划,他气愤之下,跟小桑针锋相对起来,大闹了小桑的婚宴。

双方推搡起来,然后朱绸为了保护小桑,又撞了脑袋……

朱绸想起了曾经的事情。

他也意识到,他当初做的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被人曲解了,或者干脆被人破坏了。

比如他让人分给蚕农们的蚕种,其实很多蚕农根本就没有收到。

不仅如此,还有人在四处散播跟他有关的谣言,将他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朱家有人在针对他,想要从他手上谋夺朱家家产。

朱绸带着小桑回到朱家。

之后,朱家众人为了利益相互争斗,小桑和朱家众人的格格不入,丝绸生意遇到的种种麻烦,国内工业的落后,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所有的一切组成了这本书。

故事里的主角是一个一心改革的人。他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他一直不曾放弃,他爱自己的国家,也爱丝绸。

故事的脉络,大致就是这样的。

当然了,现在还只写了一个开头而已,很多东西都没有展开。

穆琼觉得,几十年一百年后,他这书兴许会被拍成很长的电视剧,引来无数观众。

毕竟狗血有之,事业有之,爱国有之,还有豪门、失忆、麻雀变凤凰等一系列热门元素,肯定很受观众喜爱。

穆琼这么想着,又写起来。

相比于议论文杂文散文之类,他还是更喜欢写这种……

穆琼正在努力写新书,《丝乡》在大众报上连载了一万多字的时候,一心想来上海的穆永学,终于上了南下的火车,而他上火车的时候,还带着他的妻子吕绮彤,和一双小儿女。

相关推荐:大佬穿成炮灰(快穿)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我在西游镇守天牢[综穿]百味人生宠夫(快穿)